圣朝卷 第二十六章 从零开始 重振雄风路漫漫
日本吉之岛集团收购日本八佰伴;香港方面仍有中资欲收购八佰伴香港的传闻;还有八佰伴集团是否会放弃上海的项目,皆为市场所关注。世人习惯以成败论英雄,现在和田一夫惨败了,还会像花菱受挫、巴西败退那样,东山再起吗?从零开始,年迈的和田一夫重振雄风是何等艰巨!巴田一夫如是说
从零的起步,做到成为亿万富豪,是有可能的。但是,你得牢记一个原则,就是不能中途放弃原有的努力。即使是到了山穷水尽的绝望境界,你也得坚定信心,要继续奋斗下去。
别凤凰必将重生,在燃烧自己后,会再创新天地,大不了从零开始。
八佰伴集团最先发生危机是在日本,最早有重组结果也是在日本。
1997年9月18日,日本八佰伴向静冈县沼津市法院申请“会社更生法”。在法院批准后,日本八佰伴的所有资产均交法院委任的托管人掌管。偿还债项、遣散员工等善后事宜,也由托管人进行判断处理。
托管人代表指出:(日本)八佰伴所欠的债务,只有通过变卖国内、国外的资产偿还。在未正式作出出售某几项资产之前,托管人向本国的大型零售集团发出意向,希望他们能出面拯救。
大荣首先以自身财政困难,予以婉拒。其实大荣是日本八佰伴财政危机的最大赢家,2月,大荣以331亿日元的较廉代价收购了八佰伴16间优质分店。其他大型集团都表示有兴趣,但最早作出反应的是八佰伴在日本及香港的“死对头”吉之岛(佳思客)。它们在日本国内走的都是中低档路线,在香港,吉之岛后来及将来拟开的分店也大都在新市镇。
日本吉之岛集团跨出这一步并非易事,集团内部发生激烈的争执。反对派的意见与银行界相同,认为八佰伴的财政状况不透明,外界搞不清它的资金流动以及每项投资的盈亏情况,担心集团收购后会背上沉重的包袱。
以吉之岛集团总裁冈田元为首的支持派认为,静冈县伊三地区是成熟的著名旅游胜地,八佰伴在那里已形成网络,外来的集团很难再发展超级市场。八佰伴虽然出售了16间优质分店给大荣,但现有的伊三地区的分店,只有五六间亏损,其他都还盈利。在静冈县以外,还有札幌国际购物中心、新世纪半田等大小分店,大部分盈利,新世纪半田的营业额也处上升阶段。日本八佰伴在海外的业务,大部分有盈利,其中所拥有的大量不动产,方便套现。日本八佰伴宣布破产保护,主要是扩张过急过度。
1997年10月6日,日本吉之岛集团向静冈县沼津市法院提出“支持八佰伴”的申请。按照日本近年出台的申请更生法的破产例子,一般债务(指向银行及财团之借款)只须付1成。日本八佰伴向银行的借款为374亿日元,贷款担保490亿日元,合计684亿日元(约57亿港元)。这就是说,吉之岛只须注资68.4亿日元,便可支付向银行的借款及担保总额的1成。余下9成,待更生后(指重组步入正轨后),按协议分期偿还。其中,日本八佰伴担保的贷款,相当部分也会偿还,而不必作为八佰伴的坏帐。
另外,和田家族已将2O0亿日元的私人财产抵押出去。日本八佰伴的托管人已将此为抵押透过银行融资,偿还到期的八佰伴所欠的债券债务。
10月下旬,吉之岛要求八佰伴在托管人的监督下,最短50天、最长80天偿还供应商的债项。还宣布八佰伴全职员工由原来的1650人,压缩到650人,这将造成1000名员工的失业。这些苛刻的条件,八佰伴及和田家族都答应了下来。
巴田家族及香港八佰伴国际分别持有日本八佰伴6.6%股权,合计13.2%。至于吉之岛是否超过这个股权比例,无关宏旨。事实上,和田家族也不是首席股东。在日本,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基本不是公司创始人,而是金融保险业等财团的法人股东。法人股东不拥有经营权,日本一般没有控股权的概念,经营权往在以创始人家族为核心的管理层手中。
1997年12月18日,吉之岛集团正式宣布收购日本八佰伴。八佰伴发言人同日表示,静冈县沼津市法院已批准八佰伴的重整业务计划,包括托管人委任吉之岛集团董事长丘田卓也为重整计划的执行人。自此,托管人将逐步退出角色,由吉之岛正式作为日本八佰伴的母公司。
谤据日本申请破产保护的执行惯例,经营权为替代了托管人角色的古之岛,但执行管理权仍在受破产保护的八佰伴手中。八佰伴成为了古之岛集团的一员,但比其他成员更缺乏自主权。据日本金融界零售界的人士估计,日本八佰伴要恢复现在的水平,须15年的时间。八佰伴获得更生后,能否反收购取得经营权,则难以预测。
在香港方面,八佰伴百货清盘后,母公司八佰伴香港将成为一间空壳公司。
在日本吉之岛申请收购日本八佰伴之后,香港吉之岛也被传言会收购当时尚未为旗下公司申请清盘的八佰伴香港。香港吉之岛发言人声明,日本吉之岛收购日本八佰伴,与香港吉之岛没有直接关系。香港古之岛是独立法人,是香港上市公司。香港古之岛发言人称本集团没有考虑收购八佰伴香港。
八佰伴百货清盘后,市场又盛传吉之岛会接手八佰伴的分店。事实上,至年底,吉之岛一间也未接下八佰伴原有铺位。以后却是有这种可能,但与八佰伴毫无关系,而是与大业主的直接交道。
中资集团有意收购八佰伴香港的传言,也十分流行。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已出面澄清,没有此事。11月底起,市场又盛传中信泰富的母公司、北京中信集团及系内公司中信澳洲有意八佰伴香港。这两家中资公司,一直保持沉默,这使得市场包信以为真。
八佰伴香港在资产债务明朗后,而联交所仍保持其上市地位,卖壳的可能性仍很大。
八佰伴百货清盘,意味着八佰伴集团在香港不再有传统核心业务。
八佰伴国际在香港拥有的资产有:35%欢乐天地、28%八佰伴食品、7%已改名的八佰伴饮食、42%八佰伴香港。八佰伴香港属下百货公司清盘后,已无净资产可言。而控股母公司八佰伴国际,除持有股份外,基本没有了不动产。过去,八佰伴国际的非经常性溢利,大部分来自出售物业,少部分是出售股份的收益。
前文已介绍,八佰伴全系公司皆负债累累,偿债的唯一途径,也只有继续出售股份。八佰伴在香港全面萎缩,已是不争的结局,有可能退回到开初零的起点。
这是和田一夫在1996年初所不曾想到的,据该年2月号《资本》杂志,当时香港市场风传八佰伴将会陆续出售香港资产,将总部迁往上海。和田一夫断然否认,他特别指出:“我家住山顶的‘天比高’,是香港第一名宅,我不会把它售给别人,尤其是我曾听过一些报道说邓小平于1997年来港访问时,他亦十分冀望能亲临此楼俯览香港全景。”
香港的市场人士估计,八佰伴在香港恢复昔日之辉煌,大约须15年的时间。这与八佰伴在港历史正好相等——1984年开设沙田第1号店,到1997年百货业全军覆没。
不过,和田家族不再会以香港为重点,但也不至于完全抛弃香港。
巴田一夫最看好的是广阔的中国(内地)市场。
野村综研(香港)有限公司调查部总监野村嘉浩在1996年6月指出:“八佰伴投资者(指香港股东及国际基金)对和田一夫在中国大陆庞大的投资,信心不大,十分担心其业务发展。”
巴田一夫是冲破重重阻力,到中国内地投资的。八佰伴中国项目的投资总额3.5亿美元,以八佰伴占55%股权计,八佰伴所承担的投资额达1.82亿美元(约折14.4亿港元、220亿日元)。这对大型集团来说,不算浩大的投资;相对盈利良好的中型集团,也能够应付这笔财政负担。但八佰伴集团在日本还只是中型零售集团,其盈利状况,据美国权威财经杂志(FORBES公布,1996年6月,日本八佰伴及整个国际性集团的连结清算,却首次出现4222美元的赤字。
不足1万美元的赤字,不必大惊小敝。但赤字主要是出现在八佰伴国际集团的港澳及中国内地业务,《FORBES》称已逾600万美元的亏损。这等于说,八佰伴国际拖累了整个八佰伴系。
由于香港的投资者对八佰伴国际集团发行新股集资去中国内地投资反应冷淡,中国项目基本依赖银行借款和发行债券。八佰伴财政恶化公开后,越来越多的银行家和市场人士,指责八佰伴的中国项目。日本八佰伴破产及香港八佰伴百货倒闭后,批评嘲笑之声更是不绝于耳。
对此,八佰伴的高层及和田一夫本人都很犹豫:要不要放弃中国项目?
9月19日,日本八佰伴宣布破产的第二天,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日方副总经理杉木信敬,立即去上海市政府,向上海商业委员会主任报告和解释,说明八佰伴在中国的投资计划不会改变。上海市商委主任及其他官员表示理解和支持。上海《新民晚报》在下午的报纸上报道了日本八佰伴申请破产的消息,引用了八佰伴驻沪首席代表杉木信敬对上海市政府的说明,同时还发布了上海市政府在与八佰伴合资项目上的立场。
这对身在日本,陷入困境中的和田一夫是个安慰,他仍对中国项目寄以厚望。
日本财经记者坂井臣之助在为11期《广角镜》杂志撰写的专稿中说道:“和田家族已完全破产,回到‘阿信’创业的年代。而这一次,目标不仅是个人奋斗,更重要的是偿还巨大债务!巴田一夫已正回避传媒,不过他仍然寄望上海第一八佰伴成功,他将要在上海再体现一次‘阿信’精神!”
就和田一夫的心愿,他舍不得放弃上海,也不甘心就这么认输。和田一夫在濒临破产前,曾表示过集团可出售上海合资企业的股权,但他又当即声称,这只是一种设想,并没有研究过。可见和田一夫的心理极为矛盾。
但日本八佰伴的托管人,已向上海第一八佰伴中方提出转让股权的建议。而和田一夫的女婿、香港八佰伴国际主席河合宏昌也公开表示打算出售该集团所持的上海第一八佰伴股权。售股套现的直接原因,都是偿还债务。
据日本传媒推测,和田一夫不打算放弃,而其他高层人士主张放弃,他们主张放弃的也暂时是上海新世纪商厦。新世纪商厦投资额最大,负担最重,业绩虽在好转,但仍不够理想。
除新世纪商厦,八佰伴还拥有上海南方商城、无锡新世纪商场,以及数十间中小型超级市场及汉堡包快餐店等。因此,八佰伴即使放弃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纪商厦,也不等于放弃了中国项目。
柄际上的零售集团普遍认为,中国沿海城市处于中等消费水平的黎明期。只要八佰伴能在中国市场坚持下来,是有可能获得巨大的回报的。
我们该如何评价八佰伴及和田一夫?
世人习惯以成败论英雄。作者虽然知道这样容易失之客观公正,但由于八佰伴两次灾难性危机,令集团的种种问题暴露无遗,作者也只有尽可能避免落入“成败英雄论”的俗见。
日本八佰伴申请破产,香港八佰伴百货清盘,前面章节已多次谈及它们遭到厄运的原因,在此不再重复。
在香港的零售集团中,吉之岛大概算一枝独秀。吉之岛是日资百货中唯一盈利增长的集团,还是全港百货业盈利数年获得增长的上市公司。吉之岛在市场定位上与八佰伴相似,吉之岛的网点基本在新市镇的大型屋村,走的也是中档路线。以下是香港吉之岛与八佰伴香港两间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比较(单位百万港元):市值营业额经营溢利资产净值鄙票升跌
吉之岛38220539524417.2%
八佰伴1554068’10835’74.8%
(注:营业额为96。”97年度,市值以1997年9月18日收市价计,股票升跌与1996年同期比较)
谤据以上数据,可知八佰伴的市场占有率约大过吉之岛1倍,但经营却录得1.08亿港元的亏损,而吉之岛却有近正亿的利润。股票价格,八佰伴更是跌幅惨重。可见和田一夫过于注重市场占有率,而忽略经营回报。吉之岛的负责人说过:“如果我们有能力今年开2间分店,我们只开1间,把更多的精力财力放在巩固已开的这1间上。”
巴田一夫则相反,如果八佰伴财力容许开1间,他很可能就会开2间,甚至更多。和田一夫太好强,故而银行家常批评他的大计划“不自量力”。依照和田一夫一贯的作风,他是在经营上出现大问题,才把精力从扩展转移到经营上来。根据和田一夫以往的表现,他仍不失为一名精明的经营行家,既精打细算,又敢于大刀阔斧整改,最后实现扭亏为盈,在市场站稳脚跟。
据悉,和田一夫在1997年初,曾会同坐镇香港的河合宏昌研究一揽子整改计划,主要是针对亏损严重的旗下核心百货业务,内容包括增大兼职员工比例,减少人事费开支;缩小客流不旺或租金昂贵的营业面积,增大专柜出租比重;适度降低货品档次,尤其要逐步减少空运的日产蔬果,到中国内地开辟货源,等等。
由于日本八佰伴首先爆发债务危机,整个八佰伴集团几乎全线救火,对八佰伴香港的整改撂置了下来。
有人说八佰伴实行家族式管理,搞一言堂。家族式管理普遍存在于东西方,东方尤甚。无论是家族性公司,还是公众性的公司,都有成功与失败的典型例子,家族式管理,算不上八佰伴的致命弱点。至于一言堂,和田一夫不是那种专横霸道的集团领导人。无论哪种性质或者成功与否的公司,都有专横的领导人。和田一夫由于在集团威信崇高,很容易养成他一言堂的作风。和田一夫决策失误,把集团拖入绝境,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
又有人说,和田一夫依靠幻想进行决策。这恐怕不是事实。我们撇开全局而不顾,单看某一项投资,可以发现,他的每一项投资几乎都很周全严密。他一般都得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考察该国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概况,抓住有利的时机和关系,经过多次酝酿商榷才最后拟定投资计划。后来摊子大了,他不可能亲力为之,在他的手下有一个由多种专业人才组成的参谋室,专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巴田一夫的“神想观”,不是替代他的决策,而是给予他精神上的力量,给予他某种灵感。灵感成为决策,仍有一段路程,这段路程是理性的思考。
人在精神上保持乐观,是十分有益的;但把商业投资、业务前景看得过分乐观,则往往是有害的。
巴田一夫没有风险意识。
他常说的一句话:“有风险才有利益,风险越大利益越大。”他其实应该知道,但他忽视了这一点:风险与利益并不都是成正比的,有时候会成反比,风险越大损失越大——八佰伴的现况不幸映照了这点。
因此,我们从单项投资项目看,可能认为它比较完善,甚至完美无缺;但从全局看,和田一夫却犯了扩展过速过度的营商大忌。
败多人都说,和田一夫在中国内地的市场定位上,对中国的消费水平估值过高。
现在下这个结论,可能为时过早。高定位,会使消费层过窄,短期盈利不理想。但绝大多数外资商家厂家,在中国市场都是高起点、高档次的,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的优势。相对在华的英美日百货公司的市场定位,八佰伴还算比较大众化。外资商家及厂家的战略是放在未来取胜的基点上。不少外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每年投入大笔的钱,却不做一分钱生意。
这种长期战略,又要建立在公司的财力容许的基点上。坚持得下来,未来获胜的可能性会较大,反之,公司会拖垮。八佰伴正是中国内地的大投资盈利回报不理想,最后拖累了日本及香港的母公司。
巴田一夫是个具有理想色彩的企业家。
他以往的许多项改革,都是建立在理想的基础上,而并非单纯追求利润,他甚至不惜牺牲利润。如在早期推行不赊账现金交易、低价销售;在八佰伴稍具规模时,出于道义而出面拯救濒死的花菱购物中心;花甲之年,在日本率先实行周休三日制。他如此做,都是为消费者、为地方、为员工而考虑,他由此而得罪了同行。
1987年5月,和田一夫作为中小企业的代表,出任了日本连锁店协会副会长,在他发表演讲之后,大荣集团的中内功笑着对和田一夫说:“和田君,你满口主义、理想、生长之家教义,真让我们茅塞顿开呀。”中内功这句笑语,显然表示他并不恭维。中内功是个有胆有识、精明过度的商家,他从不谈什么理想化哲学化的大道理,他在集团挂在嘴边的是市场、销售、占有率、盈利额等等。他的大荣集团成为日本零售业的首席财阀,他自己也晋升为日本十大富豪之一。
以成败论英雄,中内功绝对是商界英雄,和田一夫却成了失败者。现实是这么残酷,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愿望有时不仅不能带来商业利益,反而造成同行间的对立,有损于事业的发展。八佰伴与银行界关系的恶化,与同行有关;在八佰伴处于濒亡的紧急关头,没有一家银行和同行伸出援手。
八佰伴的失败不可悲,令人扼腕惋惜。
八佰伴是否彻底完了呢?
八佰伴的历史上,曾有过一次从零开始的痛苦经历和两次重大危机。
1950年热海市大火,家庭小店八佰伴和住宅化为灰烬。和田一夫与父母一道,从零开始,重建家园。家庭事业扩大了,他还利用火灾的教训,首先在热海市实现了现金交易和低价销售制度。
1972年底,和田一夫同意父亲和田良平的主张,收购了本县亏损严重的花菱购物中心。斥资20亿日元,对当时的八佰伴来讲,是一笔浩大的投资。接手经营后的花菱仍亏损严重,成为八佰伴沉重的包袱。和田父子的一片善意,得到的却是惩罚性的回报!当时八佰伴集团负债总额已达80亿日元,已经资不抵债,若再不消除赤字,按那时企业的兼并之风,八佰伴只有向大公司投降,归属他人的旗帜下。和田一夫解决危机的办法,是低价收购倒闭的保龄球馆,将其改成超级市场,以小店盈利来养大店,最后实现大店无赤字,摆月兑了花菱危机。
第二次重大危机发生在巴西。八佰伴在巴西拥有4间分店,其中设立在巴西国际中心的分店,是南美最大的购物商场。当时八佰伴另还在新加坡开设了第1号店,第2号店1977年正在紧张的筹备之中。可以说,巴西在八佰伴海外业务中占了8成的比重。正是1977年巴西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八佰伴还未彻底从花菱事件的阴影下走出来,资金匾乏,无力资助受困的巴西八佰伴,而日系银行又不肯施援。最后骏河银行支持八佰伴,使得巴西业务暂获解围。后来巴西经济继续恶化,八佰伴全线撤离巴西。当时,日本报纸以耸人听闻之辞说:“八佰伴海外业务处于全线崩溃边缘。”结果,八佰伴的海外业务越来越大,越来越令人瞩目。
巴田一夫是个具有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的人,是个解决危机的老手。如不这样,八佰伴早就为大集团兼并,也不会有以后的海外发展。
1997年9月12日,由于和田一夫的香港朋友没有兑现周转2O0亿日元的诺言,日本八佰伴濒临破产已成为事实。和田一夫接受传媒采访时说:“预期集团需要15年才能恢复元气,董事会可做的,可能只有出售上海合资百货股权予中方伙伴,及暂停一切在中国及香港的新投资。”
他继续说:“火凤凰必将重生,在燃烧自己后,会再创新天地,大不了从零开始!”
巴田一夫已有一年多没有在香港露面。他在日本,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场跋,是在债权人会议上。和田一夫在做什么,精神状况如何?这是人们所关注的。
《朝日新闻》记者从八佰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职员嘴里挖出一点内幕:和田一夫像以往一样做“神想观”,勤力工作,精神饱满,令职员感动而振奋。
也许这位职员是出于维护和田一夫,出于化解外界的不利传言。但从另一方面设想,和田一夫是几经沉浮与挫折的人,是个敢于跟命运抗争的人,我们相信他在精神上能够抵御这场灾难,而不会萎靡不振,影响集团的士气。
有位银行家奉劝和田一夫放弃引人妄想的“神想观”。这大概不现实,和田一失信仰“生长之家”宗教40余年,要他放弃,就像要虔诚的基督教徒忘记耶稣一样困难。处于逆境中的和田一夫做“神想观”,有助于他化解悲观情绪。经过这次大灾难,和田一夫想必会吸取教训,不会在商业决策中盲目乐观。
巴田一夫从花甲年起,逐步把重任让子弟弟及女婿分担。以后,他或许会卸去一切职务,任高级顾问的名誉职务,但在公司远未走出困境的时期,他不会撒手不管,仍是八佰伴的灵魂式的人物。
香港某周刊以“阿信起家,儿子败家——八佰伴玩完”做封面标题。从某种角度看,这是事实,但不是事实的全部。事实是,八佰伴是和田一夫父母创立、在和田一夫手中发展壮大的。和田一夫曾经创造了辉煌,也亲手导致了惨败。扭转败局,还得从他手中开始。
巴田一夫已经69岁了,他能否在他手中实现恢复元气、重振雄风,则难以预料。作者希望和田一夫能看到那一天,也寄希望于“阿信”的第三代——未来的事业需要他们担当重任。
八佰伴濒临全线崩溃,但八佰伴并没完。和田一夫和八佰伴的故事仍在延续着……。
希望这个故事会有美好的结局。